瀚海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瀚海期刊网

首页 > 论文欣赏 > 教育教学论文 > 详情

 论文欣赏

展开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关于学生教育问题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适应整个日益向前发展的社会,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处于认识社会及自我意识、价值观培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各方面正确的教育及引导,可以全面保证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式成长。音乐是对人们感情进行抒发的一种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情感产生共鸣。这些共鸣能引起一定的思考及判断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根据素质教育大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音乐引导教学,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建设。 
   关键词:初中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关联点;对应之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30 
  教师在针对现阶段初中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全面利用音乐产生情感共鸣的特性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确保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 
   一、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的初中音乐教学问题 
   1. 初中音乐课时的缺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缺乏的现象,一般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一周只有一节课程属于音乐课程。且在很多时候的很多地方,学校整体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是音乐课程是一门附属课程,不属于主课范畴。这种认知也导致很多地方的音乐课程长时间被语文、数学、英语这类主要课程所霸占,导致学生对整体音乐课程的认知停留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学中。 
   2. 教学面的缺乏 
   在音乐教师对很多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创新教学及素质教学的认知,且教师自身对音乐课程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性。这种综合原因导致在进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停留在呆板的课本知识教学,缺乏对待音乐的本质——情感。这种现象导致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引发的是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轻视。 
   3. 教学方式的缺乏 
   在初中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其教学方式的缺乏,导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音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知发生偏移。导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跟随应试教育的脚步,对音乐框架及知识进行呆板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性及主观性,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及总结,使整体教学过程偏向呆板化。 
   4. 缺乏教学资源支持 
   因为学校主观对课程主课、副课的划分,导致学校对音乐这种副课的教学资源投入较少。这种现象导致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做到让学生全面对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产生好奇。且教学过程中无法确保学生对音乐鉴赏的需求,这种差异性也导致了整个音乐教育课程的呆板落后性。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策 
   1. 适量加大初中音乐课时 
   针对现阶段初中音樂课时少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化的探究,发现其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学校整体对初中音乐重视度严重缺乏,大多数学校认为初中阶段较为重要,应该以其他主科文化课的学习为主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性,转移了教学的主体和客体,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学校主观意愿性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减少及私自占据;客观方面:现阶段我国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学校的整体建设都是针对相关考核进行选取和建设,导致整体教育过程偏向于考核教育模式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种现象无疑是导致素质教育无法进行全面深化推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两点,相关学校应该进行全面改革,将教育的目光看得较为长远一点,并做到回归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适当重视音乐课程的相关建设,将音乐课程控制在一个相对能够接受,又能实现保证其他课程的教学进度的平衡态中,全面促进学生的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 
   2. 改变对音乐课程的认知 
   音乐课程是一门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课程,其很多歌曲往往能引起部分学生较强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影响着学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建立,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更为积极地展现其课程的情感共鸣,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课程认知的改变,会使音乐教学的目标变得更为清晰,能有效促进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 教师适当改善教学方式 
   音乐本来是一种较为轻快的声音,但是在现阶段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其整体教学模式更遵循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呆板化知识教学。这种教学忽视了音乐的本质——情感共鸣,同时忽视了教学主体—初中生的教学体验,使音乐教学最终教学结果欠佳。在改善的过程中,因针对音乐的本质、教学的主体进行综合性的教学题材的选取、引导,做到针对中学生的喜爱进行教学音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引导。 
   4. 学校加大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投入 
   音乐教学需用到很多教学器材,往往因为学校对其课程的不重视,导致投入资源较少,产生音乐教学器材不完善的现象。这种现象限制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体验水平。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全面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待音乐教学环节适量加大资源投入,确保学生的教学体验,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建设。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这种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教学的多样性引导应该被体现出来。音乐是一种能很快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一门艺术,且学生对音乐具备一定的喜爱性。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喜爱性,并做到对学生的适当引导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全面助力素质教育的推进。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第一中学 041200)


更多推荐(教育教学论文jyjx.hanhaiqikan.cn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