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让语文教学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论语·先进》篇讲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孔子认为:教育学生,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继而才能因材施教,最终让学生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这是每个老师都耳熟能详的典故,是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之法。就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因材施教。语文教育难点和重点也在因材施教上。“小班化教学”因其班级规模小、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广泛、关照学生个体差异等特点,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语文教育;因材施教;获得感
当前小班化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面临哪些问题?作为一种优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在小班化的阵地中取得显著地成绩。但我们也发现在实现了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学校里,一些教师并没有有效发挥小班化的优势。那么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哪些问题?一是教学理念滞后化。部分老师对学生还在用统一的标准来教育,没有依据每个学生的特點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小班不仅没有优势,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学模式形式化。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小班化而小班化,做表面文章,没有从学生或课文的差异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而是每堂课都于千篇一律的方式,不善于运用多媒体等其他教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高,学生的思维容易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三是教学目的单一化。部分教师没有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注重于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写字、看书、阅读、写作等方面兴趣的培养,和小班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为此,审视这些问题,只有在小班化教育中重新构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育才能有更多“获得感”:
一、“细化标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层次教育
小班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分划分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前教师必须仔细钻研教材,详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中把学生分成几组学习能力相近的群体,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课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区分难易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月份都有不同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目标,使各层学生可以达到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目标。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一味放任学生抢答,会很容易陷入花哨、闹哄哄的境地,表面上看学生们上课很积极活跃,大声回答问题来回应老师,但是静下心来却发现这些学生回答得多而思考的少。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分层次对待:对于那些反应快喜欢第一个抢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能不能先听听别人的回答,且在听完别人回答后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看法;而对于那些发言不活跃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做第一个发言者。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改变的是提问方式,却可达到可以改变课堂的氛围,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因文施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是非道理
语文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在小班化教学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课文资源,设计不同的教案,实行“因文施教”,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让学生有启示、有收获。如在教学《悯农》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节约意识,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的劳动观点,促使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要求小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教育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克服;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就要引导学生敬畏大自然,爱惜资源,切不可随意破坏,若不以此课文为戒,必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和惩罚;教学《永生的眼睛》时,教育学生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而教学《揠苗助长》时,揭示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高尔基关于生命的意义,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抱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等,这些深刻的内涵极大地鼓舞着学生,让他们对生命和国家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首首经典的唐诗、宋词,让学生读之、诵之,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心胸得以开阔。
三、“拉近距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了解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和学生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缩短了,语文教师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学生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掌握,了解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小班化教学拉近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课堂实际,以对学生座位进行调整分组讨论。如教《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将各组答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再如教《珍珠泉》时,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对这篇文字进行朗读,近距离教授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珍珠泉的魅力;另一方面小班化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如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在学前因家庭原因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的学生,他们行为上会表现出好动、没礼貌、上课不专心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理解他行为背后是缺乏安全感。我们可以再给他们树立规则的同时,根据他们的行为安排他做一些可以跑动的事情,比如当值周班长、帮老师发本子等等,还可以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服务中来。对做得好的通过发放小红花等形式予以奖励,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集体感,帮助他建立自己的信心。
四、“多媒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兴趣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从来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够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这堂课往往会是成功而又精彩的。传统课堂上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还起不到好的效果。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老师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因材而异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教授《枫桥夜泊》课前,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情节。师: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放课件1: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师: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生:想。一个简单的设计、一首优美的歌曲,就可以激发小学生好奇的心里,引导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再如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照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动态地呈现桂林一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挖掘资源,领略语文教学的精髓。
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间互动的时间增多,语文教师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可以设计和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个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可以进行深层次、更广度的交流,及时指导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课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应充分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班化语文中得多更多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俄国).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寿松,刘为邦.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3]何玉森,申士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4]陈家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吴琪.创造学习共同体:老师、孩子和家长的角色及关系.三联生活周刊,2016.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语文教育;因材施教;获得感
当前小班化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面临哪些问题?作为一种优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在小班化的阵地中取得显著地成绩。但我们也发现在实现了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学校里,一些教师并没有有效发挥小班化的优势。那么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哪些问题?一是教学理念滞后化。部分老师对学生还在用统一的标准来教育,没有依据每个学生的特點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小班不仅没有优势,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学模式形式化。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小班化而小班化,做表面文章,没有从学生或课文的差异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而是每堂课都于千篇一律的方式,不善于运用多媒体等其他教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高,学生的思维容易学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三是教学目的单一化。部分教师没有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注重于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写字、看书、阅读、写作等方面兴趣的培养,和小班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为此,审视这些问题,只有在小班化教育中重新构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育才能有更多“获得感”:
一、“细化标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层次教育
小班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分划分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前教师必须仔细钻研教材,详细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中把学生分成几组学习能力相近的群体,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课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区分难易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月份都有不同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目标,使各层学生可以达到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目标。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一味放任学生抢答,会很容易陷入花哨、闹哄哄的境地,表面上看学生们上课很积极活跃,大声回答问题来回应老师,但是静下心来却发现这些学生回答得多而思考的少。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分层次对待:对于那些反应快喜欢第一个抢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能不能先听听别人的回答,且在听完别人回答后提出与前面不一样的看法;而对于那些发言不活跃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做第一个发言者。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改变的是提问方式,却可达到可以改变课堂的氛围,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因文施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是非道理
语文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在小班化教学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课文资源,设计不同的教案,实行“因文施教”,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让学生有启示、有收获。如在教学《悯农》时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节约意识,使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的劳动观点,促使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要求小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教育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克服;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就要引导学生敬畏大自然,爱惜资源,切不可随意破坏,若不以此课文为戒,必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和惩罚;教学《永生的眼睛》时,教育学生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而教学《揠苗助长》时,揭示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高尔基关于生命的意义,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抱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等,这些深刻的内涵极大地鼓舞着学生,让他们对生命和国家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首首经典的唐诗、宋词,让学生读之、诵之,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心胸得以开阔。
三、“拉近距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了解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和学生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缩短了,语文教师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学生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掌握,了解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小班化教学拉近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课堂实际,以对学生座位进行调整分组讨论。如教《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将各组答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再如教《珍珠泉》时,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对这篇文字进行朗读,近距离教授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珍珠泉的魅力;另一方面小班化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如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在学前因家庭原因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的学生,他们行为上会表现出好动、没礼貌、上课不专心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理解他行为背后是缺乏安全感。我们可以再给他们树立规则的同时,根据他们的行为安排他做一些可以跑动的事情,比如当值周班长、帮老师发本子等等,还可以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服务中来。对做得好的通过发放小红花等形式予以奖励,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集体感,帮助他建立自己的信心。
四、“多媒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兴趣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从来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够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这堂课往往会是成功而又精彩的。传统课堂上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还起不到好的效果。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老师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因材而异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教授《枫桥夜泊》课前,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情节。师: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放课件1: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师: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首诗?生:想。一个简单的设计、一首优美的歌曲,就可以激发小学生好奇的心里,引导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再如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照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动态地呈现桂林一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挖掘资源,领略语文教学的精髓。
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间互动的时间增多,语文教师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可以设计和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个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可以进行深层次、更广度的交流,及时指导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课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应充分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班化语文中得多更多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俄国).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寿松,刘为邦.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3]何玉森,申士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4]陈家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吴琪.创造学习共同体:老师、孩子和家长的角色及关系.三联生活周刊,2016.
相关期刊分类
- 经济论文
- 医学论文
- 建筑论文
- 文学论文
- 政治论文
- 教育论文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 金融论文
- 工程论文
- 保险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 轻手工业论文
- 通信传播论文
- 宗教论文
- 文体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体育论文
- SCI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毕业发表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软件工程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工程造价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 网络安全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酒店管理论文
- 快速发表论文
- 电气自动化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行政管理学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范文
- 实体经济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 室内设计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土木工程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商业保险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航空论文
- 水利论文
- 图书论文
- 文化论文
- 新闻论文
- 艺术论文
- 档案论文
- 政法论文
- 管理论文
- 地质论文
- 电力论文
- 石油论文
- 生物论文
- 化工论文
- 化学论文
- 环境论文
- 机械论文
- 交通论文
- 科学论文
- 理论论文
- 历史论文
- 煤矿论文
- 社会论文
- 电子论文
- 工业论文
- 核心论文
- 通信论文
- 地理论文
- 论文提纲
- 硕士论文
- 论文选题
- 论文范例
- 理工论文
- 教学论文
- issn论文
- 研究生论文
- 语文论文
- 舞蹈论文
- 毕业论文
- 职称论文
- 论文格式
- 参考文献
- 会计论文
- 专科论文
- 护理论文
- 物流论文
- 美术论文
- 时政论文
- 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