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期刊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瀚海期刊网

首页 > 论文欣赏 > 教育教学论文 > 详情

 论文欣赏

展开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西方哲学及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对课程与教学影响综述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自从巴门尼德提出形而上学的概念之后,各学派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西方的教育哲学流派又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而对当时的教育形成一定影响。本文综述西方哲学的三个重要流派,及西方教育哲学的四个主要哲学思潮,并结合各哲学流派谈谈对中国现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概括 西方教育哲学思潮 课程 教学改革 影响 
  一、西方哲学概括及对西方教育哲学的影响 
  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其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等派别的对立。基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当推以孔德、穆勒、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以及叔本华、克尔凯郭尔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 
  (一)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自从把这个词命名为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其观点“本体无运动(因为本体无与之相对者)”一直指的是西方哲学的存在论,本体论。中国形而上学,是河图洛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是一种完美而完全形而上学形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和同一性观点彻底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及其发展变化运动特性。形而上学概念化的思维方式,遭到了19世纪中期以来以实证主义孔德为代表的广大哲学派别的批判。 
  (二)认识论 
  综合西方的认识论,有以下流派:米利都学派 、辩证法的重要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派、阿那可萨戈拉,恩培多可勤的多元论、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智者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唯心主义、逍遥学派。 
  西方认识论分为:(1)以极端经验论—唯我论为代表,俗称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论:①以柏拉图主义和黑格尔理论为代表,俗称客观唯心主义。②世界的基质是物质实体,俗称机械唯物主义。③物自体的真实存在但既不是物质性的,也不是精神性的。 
  (三)价值论 
  价值(value)的原义实质上是表达人类精神求索活动的内在性与目的性,价值的本质不在于对外物的需求而在于人类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确认。应扬弃主客二分的认识模式,努力实现人生哲学与价值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会贯通。 
  (四)方法论 
  在中世纪占据传统的是经院哲学,后期主要以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占据着统治地位。 
  1.经验论 
  由英国的培根率先提出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归纳。 
  2.唯理论 
  真正引导人们从经院哲学的桎梏中摆脱出来还是来自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 
  二、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综述及其对我国课程与教育的影响 
  西方的教育哲学流派包括: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要素主义教育等13个教育流派。每一个流派在课程与教学各方面问题上所倡导的基本观点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辩证的采纳。 
  (1)永恒主义教育:其程与教学内容观强调永恒学科;以“理智训练”为目标,主张课程的阶段性,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权威并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指导作用。 
  (2)要素主义教育:倡导社会效益重于个人利益;智慧训练和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学科知识本位;严格训练的教学过程和教师权威、学生服从的师生关系;高标准、严要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制度。 
  (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张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等口号。 
  (4)改造主义:其在教育目的上,与实用主义的不同点是把“社会改造”突出的提了出来,把解决“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和“世界危机”作为教育的任务,实际上是提倡阶级调和的作用。 
  三、对西方哲学流派和西方教育哲学思潮的分析和评述 
  纵观西方教育哲学史的发展,在教育思想上经常反映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两种不同的主张;在哲学思想上则反映出经验论和唯理论或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的分歧。 
  从其哲学基础来说,进步主义和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至于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则是现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集中体现。 
  不论是哪种哲学理论,都对一定时期的教育哲学思潮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结合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会形成此阶段的教育哲学,从而产生当时的课程和教学特定模式。当下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平稳发展上升期,结合西方教育哲学思潮中可取之处,笔者认为当下的课改应汲取改造主义和要素主义当中的优点,增强道德类课程,教学上注重实践,以此来增强整个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全民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也更应该吸收进步主义的优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层面,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和“各尽其才”,彻底改革应试教育带来的各种弊端。通过以上的教育思潮的借鉴,和当下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措施,来整治前期社会上出现的“乱收费”“道德滑落”“学不致用”等各种教育乱象。 
  综上所述,永恒主义、要素主义和改造主义的适当采用有益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可以用其理论的可取之处加强各层面的道德教育工作。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则可借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结合我国文化发展实际,加大课程和教学改革力度。要更好的进行教学,就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这些相关理论,取其精华,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利用这些理论知识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为其所羁绊。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相关期刊分类